進入2017年的最后一個月,關(guān)于ofo和摩拜合并的消息此起彼伏。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波大聲喊出「在一起」的,不是別人,正是雙方的投資人?,F(xiàn)實ofo的早期投資人王剛、朱嘯虎,接著是摩拜的A輪投資人劉二海。大家都在傳遞一個聲音:合并是最好的出路。
之前看到ofo和摩拜的負面新聞,第一感覺是雙方PR在暗中較勁;如今看到雙方的負面新聞,第一感覺是雙方的投資人在攜手使勁。
我前段時間曾說過,同時認識兩家的投資人,一年前,兩個人在朋友圈誰也不服誰,平時轉(zhuǎn)發(fā)自家新聞各種夾槍帶棒;最近半年,雙方先是開始互相點贊,然后各種打情罵俏,就像1971年之后的中美關(guān)系。
都是戲精。經(jīng)過之前垂直電商、O2O、打車軟件等賽道的教育,投資人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了共享單車這條賽道的結(jié)局是什么,只不過每一幕戲都要來過才能算數(shù)。表面上看朱嘯虎一直在打自己的臉,其實他很享受,因為每打一次,就距離合并近了一次。
劉二海是摩拜的投資人,但當年他的愉悅資本投資摩拜,主要是因為李斌。早期投資就是投人,劉二海投的是天使投資人。二海大叔說希望兩家合并,某種程度上這也代表了李斌的聲音。蔚來汽車才是李斌的法式大餐,摩拜只能算是英倫下午茶。
我們都知道那兩起超級獨角獸之間的合并大案:一個是美團+點評,一個是滴滴+快的。這四家公司在合并之前都融資無數(shù),但有一個共同點,其中有三家公司(特別是合并的主導方)在B輪之前就有AT這樣的巨頭進入了。ofo和摩拜不是。AT進入這兩家的時候,都是在C輪之后,這意味著巨頭出的錢很多,要求也更多。合并一直難產(chǎn),這是個原因。
共享單車可能是中國最后一個由創(chuàng)業(yè)公司發(fā)起、由資本一手打造、由巨頭扶持的高規(guī)格代理人戰(zhàn)爭了。
AI和新零售也是超級大風口,但巨頭完全可以自己擼起袖子干。ofo和摩拜死磕到今天這份兒上,就是因為背后的利益關(guān)系要遠遠比當年的美團和點評、滴滴和快的更復雜。
首先,雙方都有強勢投資人CP。
ofo最早的投資人中是王剛和朱嘯虎,兩人本來就是滴滴的早期投資人,ofo對于他倆來說就是照貓畫虎。都經(jīng)歷過,看得深,也陷得深。摩拜的早期投資人是李斌以及劉二海。比起王、朱二人,李、劉二人甚至合作要更多。劉二海很早之前就投資了李斌的易車,易車的上市又成就了天使投資人李斌。后來李斌投什么,劉二海就跟投。所以,ofo和摩拜這兩家公司的天使投資人和A輪投資人,本質(zhì)上早就合并同類項了。所以,你懂的。
其次,雙方都有小巨頭參雜其中。
王興以個人名義投資了,滴滴以公司名義投資了ofo?,F(xiàn)在美團和滴滴的關(guān)系,就是一個低配版的騰訊和阿里的關(guān)系。美團做網(wǎng)約車,滴滴做外賣;美團做酒店業(yè)務(wù),滴滴說自己是家出行公司。你讓ofo和摩拜同時歸順滴滴,王興肯定不高興。
再次,AT爸爸誰也不服。
之前馬云復盤快的與滴滴合并,大喊「走錯了一招!」不是讓程維賺了許多,而是讓馬化騰輕松了許多??纯船F(xiàn)在AT的牌面,在O2O、電商、出行等多個領(lǐng)域馬化騰都有針對馬云的牌可打,阿里拿什么直接打騰訊?游戲、社交都沒有。所以ofo決不可能像快的那樣當做送財童子。
還有最重要的一個變量,ofo與摩拜兩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很早就失去了像王興、程維那樣的控制力。
戴威做北大學生主席顯然要比做CEO更順手;胡阿姨更像一位形象代言人。這兩個80后趕上了歷史大風口,但此時風口已姓資。弱主難敵強奴。
共享單車是中國最后一個關(guān)于風口的速效成功學,必定有人名利雙收,必定有人悶聲發(fā)大財,也必定有人賺個吆喝還挺滿足。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共享單車賽道都不是之前歷史的簡單重復,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從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
如果將來合并之后戴威和胡阿姨聯(lián)手做一個新項目,我一點也不意外。朱嘯虎同志敢這么持續(xù)否定自己,還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