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記者 尚洪濤 攝
2017年,時年71歲的余秋雨出版了《泥步修行》,該書被宣稱為他的“封筆之作”。兩年之后,余秋雨的首部短篇散文集《雨夜短文》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上市。一向以歷史文化大散文見長,下筆動輒萬言的余秋雨,在古稀之年一反常態(tài)首度嘗試“短文體”,對此余秋雨表示,這是考慮到當代讀者極其有限的閱讀時間。
記者從出版社了解到,在新書中,余秋雨將自己的閱歷、感想、智慧濃縮在一篇篇筆調輕松又有分量的小篇幅散文里。全書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萬里入心”,有感、有悟,再談廢墟,不僅是苦旅足跡遍布四海的余秋雨在空間上的抓取和思索,更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長者在回望人生旅途時的感悟與警醒。下部“文史尋魂”則是余秋雨的一個大膽實驗——他希望用一篇篇“支點很小”的短文撬起半部文學史。
對于為何在“封筆”后,再度“出山”,余秋雨在《雨夜短文》的自序中表示,自己不斷發(fā)現(xiàn)冒名余秋雨的詩文“偽本”層出不窮,說明讀者們更愿意接受一個“簡短版余秋雨”,“時至今日,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般讀者沒有時間沉浸在長篇大論中了。偶爾能過目一讀的,主要是短篇。某些讀者喜歡用文學來點綴生活,動用的主要也是短篇……眼前這本書,把我寫的很多獨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當代讀者在繁忙的間隙里隨意選讀。”
在成名以后,歷史文化大散文模式曾讓余秋雨本人遭到了不少來自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言論攻擊。對此,余秋雨也在這本新作中,以文人的方式用一篇名為《棍棒》的文章進行了回應。在余秋雨看來,文學是一個自由的天地,散文更應該收納自如。對于自己的這本新作,余秋雨在正文之前特意提醒道:“本書所有的短文,與傳統(tǒng)觀念和流行思潮都有很大不同。按照我歷來的習慣,如果沒有什么不同,就不寫了。因此,我要在讀者進門之前先做一個預告:里邊頗多坎坷荊棘,需要步步小心。”(孫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