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那聲莊嚴宣告響徹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這一激蕩人心的聲音通過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傳向祖國各地,遠達海外,億萬人歡欣同慶。直播開國大典的背后凝結了多少人的勠力同心,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10月1日至7日,由國家大劇院委約創(chuàng)作,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chuàng)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直播開國大典》由田沁鑫、劉金妮、姜文良編劇,田沁鑫導演,張桐、吳樾、陶虹等演員演繹,將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時刻,實況轉(zhuǎn)播的幕后故事首次搬上舞臺,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
9月25日,記者進入劇組排練現(xiàn)場探班,該劇已進入緊張的排練合成階段。
走進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擴音器的功率至少要200瓦,至少要10個高音喇叭才能讓全廣場聽見。我們現(xiàn)在的設備有多少?”距離直播開國大典的任務不足兩月,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當時的轉(zhuǎn)播設備相當簡陋,有不少技術難關亟待攻破。“實況廣播”要通過廣播設備把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和播音員的解說,同步廣播出去,讓天安門廣場的近30萬人都能清楚聽到天安門城樓上主席臺的聲音。
走進《直播開國大典》的排練現(xiàn)場,舞臺中央,一束白燈打在坐在椅子上的“演員”,他們此刻身處1949年8月中旬,作為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眾人正為接到的“直播開國大典”實況轉(zhuǎn)播任務出力劃策。舞臺下的觀眾席上坐著導演田沁鑫,她一邊跟音響、燈光師調(diào)整著舞臺細節(jié),一邊在亮起小燈的桌上俯身記著筆記。
“當時打動我的就是‘直播開國大典’六個字。很難想象,1949年建國初期的北平,面對技術瓶頸、簡陋設備以及潛伏特務實施破壞的威脅,這樣一群可愛可敬的廣播人員隊伍,不舍晝夜,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開國大典實況轉(zhuǎn)播任務,向全世界發(fā)出新中國的‘成立之聲’。”田沁鑫說道。早在2019年起,由田沁鑫率領的編劇團隊便開始籌備該劇,劇組與黨史專家、播音專家反復溝通,大膽選取歷史原型人物,從廣播的專業(yè)角度,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描寫共產(chǎn)黨人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帶觀眾走進那段隱秘在波段背后的艱辛故事。
打造罕見舞臺,大篇幅即時拍攝
與國內(nèi)戲劇舞臺上傳統(tǒng)的橫向“黑匣子”不同,《直播開國大典》采取罕見的縱向狹長型舞臺,從視覺上拉長景深,簡潔有力的視覺裝置映襯出宏大的歷史背景,打造出簡潔質(zhì)樸的光影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全劇還將在近半的篇幅中采用即時拍攝,投影到多塊屏幕上,讓表演者隨時變?yōu)楸慌臄z的對象,不僅保證了劇場內(nèi)各角度的觀看效果,也讓現(xiàn)實與回憶在舞臺上穿梭,交相輝映。
即時拍攝的引入也給演員的表演帶來了更多挑戰(zhàn)。演員陶虹在劇中飾演活潑單純的播音員高大梅,為了適應角色,她在排練中鍛煉發(fā)音、播報技巧,下足了功夫。“一般的話劇可能更多要求演員聲音和形體上的塑造,但因為有即時拍攝,我們表演時就更需注重掌控面部表情,這對話劇演員也是個新課題。”陶虹說道。吳樾此次飾演鉆研技術的總工程師盧海宇,雖然身負腰傷,他仍舊堅持排練,將盧海宇身上的愛國熱忱與科研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此外,張桐、吳彼、劉威、蘇青等人均將在劇中貢獻不俗表演,演員們?yōu)榱速N近人物,補習了許多那個年代的影像資料,將為觀眾展現(xiàn)在默默無聞崗位上為新中國成立事業(yè)作出貢獻的平凡人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