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來,我國的黃金消費量持續(xù)上漲,今年上半年,黃金首飾的消費量更是達到了358.77噸。然而,在黃金消費火熱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情況。最近,記者在調查中就發(fā)現(xiàn),在市面上,一種由銅制成的所謂的沙金飾品,被當做黃金飾品大肆生產和銷售。事實上,這種沙金飾品,連鍍金都算不上。
廣東省海豐縣梅隴鎮(zhèn)是首飾加工專業(yè)鎮(zhèn),素有“中國首飾之都”的稱號。行走在梅隴鎮(zhèn)街頭,密密麻麻的首飾工廠招牌隨處可見。這些工廠大多設在居民樓里,所占面積都不大。記者以批發(fā)看貨為名,來到這家名為“御賜金家”的首飾廠。這個小型加工作坊,生產設備十分陳舊,墻壁上沾滿了污漬。但進入成品倉庫之后,映入眼簾的卻是另外一番情景,滿屋子到處都是金光閃閃的首飾。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沙金,這些都是。
記者:金色的都是沙金?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對對對。
工廠的這位負責人,熱心地給記者推銷起了這些“沙金”項鏈、戒指。
廠家:項鏈大概50塊錢。
記者:戒指便宜的吧。這個多少錢一個?
廠家:兩塊錢。
在兜售的過程中,這位負責人特地向記者強調,自家生產的這些沙金飾品品質非常好,不僅色澤質感和真正的黃金十分相似,就連重量也所差無幾。
他告訴記者,自家的這些“沙金”首飾,拿去零售絕對可以以假亂真,當記者表示疑惑時,他告訴記者,鎮(zhèn)上的飾品廠很多都是做這個生意的,不放心的可以再多走幾家看看。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一個網(wǎng)紅就可以賣掉差不多十萬件。
隨后記者來到了這家名為“金泰盛”的首飾廠,工廠的這位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告訴了記者行業(yè)里一個公開的秘密。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沙金主要看你怎么賣,你去外面賣,你當黃金賣也行。
記者:可以當黃金賣嗎?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有人當黃金賣,就說沙金是黃金,但是里面的材質也是屬于,表面的也是黃金,它賣幾百塊錢。
這些批發(fā)價僅有幾塊、幾十塊的“沙金”首飾,放在一起,看上去更像是道具,或者說是玩具。但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些沙金飾品,居然真的被包裝成了品牌首飾,流向了市場。
一位工作人員把記者帶到他們的倉庫,并告訴記者,自己的工廠不僅各式各樣的貨源一應俱全,還可以提供各種黃金品牌的包裝盒。在現(xiàn)場記者就看到了印有“老鳳祥”字樣的首飾包裝盒。
廣東省海豐縣首飾廠家:這是老鳳祥,這個是珠寶首飾的。
記者:就是我可以掛著老鳳祥去賣是嗎?
工作人員:對啊。這種就比較高端一點。
廣州市的泰康飾品城是廣東地區(qū)有名的首飾批發(fā)零售市場。走進廣州泰康首飾城,映入眼簾的,是品類繁多、五花八門的首飾品。
記者:五塊錢一個戒指是吧,它什么做的?
廣州市泰康飾品城商家:銅嘛,銅鍍金。
記者:鍍了金嗎?鍍了什么金?
商家:24K金。
記者注意到,這些廉價的項鏈、戒指等沙金首飾,不僅擁有金燦燦的外觀,在質感上也和黃金極為相似。
經過一天的調查,記者粗略估計,泰康飾品城售賣銅鍍金首飾的店鋪,至少有40家。這些商家們不約而同地,用24K金名義推銷沙金首飾,商家告訴記者,這些飾品遠銷大江南北。
這些所謂的“沙金”飾品,印上999千足金的字樣,再搭配上品牌商的包裝盒以及檢測報告,簡直可以說是騙你沒商量。可是,如果說包裝盒能造假,那么檢測報告難道也可以嗎?
帶著疑問,記者最終以130元的價格,在“御賜金家”工廠購買了兩串沙金項鏈。在工廠不遠處,這家“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珠寶首飾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的招牌格外顯眼。記者隨即把剛剛購買的兩串沙金項鏈在這里進行了檢測。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所謂的沙金項鏈,根本不含任何黃金成分。廠家所謂的鍍金,其實是子虛烏有。但這家鑒定機構的工作人員,對這樣一個檢測結果顯然并不意外。他告訴記者,在梅隴鎮(zhèn)上沙金產品究竟含不含金、含多少金,可都是由他們這樣的檢測機構說了算。
廣東省海豐縣梅隴鎮(zhèn)珠寶首飾檢測機構工作人員:那一條電鍍層是金的,我就直接打18K金,或者打足金。
記者:同款拿一個給你鑒定,然后你出很多個證書給他。
工作人員:對。
無獨有偶,記者在梅隴鎮(zhèn)調查發(fā)現(xiàn),能夠為沙金制作黃金鑒定證書的機構不止一家。記者來到這家名為“金國檢珠寶檢測”的機構。
記者:像這種沙金的能檢測嗎?
工作人員:沙金的,可以。
記者:可以檢測是吧?能開證書嗎?黃金的證書能開嗎?
工作人員:可以。
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檢測量大的話,檢測費用還可以優(yōu)惠。
廣東省海豐縣梅隴鎮(zhèn)珠寶檢測機構工作人員:這里有量的話,一百張以上的話,可以算1塊5一張。
記者:1塊5一張。那1塊5一張能把這個沙金鑒定成黃金證書嗎?
工作人員:對。
這些所謂的“沙金”首飾,雖然沒有黃金,卻因為廠家和鑒定機構的輪番包裝,登堂入室,欺騙消費者。而部分鑒定機構,還在這場騙局中,充當起了保護傘的角色,不負責的出具假的鑒定證明。這些行為無疑都已經涉嫌違法。我們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在清查這類假貨的同時,也要對這些所謂的鑒定機構,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