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6日電 題:俄烏沖突或將對全球產生“滯脹”影響
作者 伍戈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疫情未消,沖突又起,兩者或都超越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可預測范疇。盡管如此,面對如此高度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們還是能通過歷史規(guī)律和邏輯演繹,在外生沖擊中找尋到一些內在線索,從而預知宏觀運行和經濟政策方向。
歷史上,每當資源國爆發(fā)軍事沖突后,全球似乎均遭遇經濟增速回落與通脹上行的一段“滯脹”時期。從這個維度來看,盡管軍事沖突形勢變化莫測,但其對經濟“滯”與“脹”兩方面的影響是既定的。
圖1. 資源國軍事沖突似都引致全球“滯脹”
來源:CEIC,WIND,筆者測算
即使資源國的軍事沖突緩和或結束,制裁等措施的實施和影響仍將持續(xù)。從歷史上看,制裁持續(xù)時間普遍超過1年,制裁方需要尋找替代進口源,而被制裁方也需要彌補需求缺口。如此相互“換椅子”的過程,使得主要商品價格恢復至制裁前水平往往也需要半年左右時間。
圖2. 即使軍事沖突緩和,制裁仍將推升價格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T月為開始制裁當月
當俄烏陷入沖突:未來影響如何?
與過往不同,沖突中的俄烏不僅是石油、天然氣等主要能源輸出國,其在農產品、金屬礦物及化肥等領域也舉足輕重。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歐盟逾40%天然氣來自俄羅斯;俄烏小麥出口占世界份額約1/3;俄羅斯為鎳產品第一大出口國;美國甚至有90%的半導體級氖氣來自俄烏地區(qū)。
若俄烏區(qū)域出口進一步受限,疊加疫情下供應鏈尚未恢復,全球可能遭遇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供給沖擊,近期海外國債收益率及期限利差似乎都已折射出類似“滯脹”風險。當然,長期來看,這也將對各國能源轉型、產業(yè)安全產生深遠影響。
圖3. 俄烏沖突對全球供給意味著什么?
來源:OECD,CEIC,IGC,Thibault et al. (2019),筆者測算
圖4. 俄烏沖突對中國的影響
來源:WIND,彭博,筆者測算
由此,我得出以下幾個基本結論:
一是軍事沖突形勢固然變化莫測,但其對經濟的影響是既定的。尤其當資源大國陷入軍事沖突后,其對全球經濟往往會造成“滯”與“脹”兩方面的后果,縱觀歷史大都如此。即使軍事沖突出現緩和,各種制裁及供需錯配依然會使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徘徊一段時間。
二是與過往軍事沖突不同,俄羅斯、烏克蘭不僅是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輸出國,也是重要農產品和金屬原材料的供應者。疊加疫情下供應鏈恢復緩慢,全球可能將會遭遇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供給沖擊。
三是展望未來,全球尤其是歐洲增長進一步趨緩,中國出口將受影響。能源、農產品、金屬價格上漲將對中國PPI形成支撐,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升CPI。以上因素都將對中國如何激發(fā)微觀主體穩(wěn)增長的信心提出了更高要求。(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