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為何力撐垃圾分類?平均日處理2萬噸生活垃圾,61%靠填埋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振,陳潔,王玲 廣州報道
近日,一場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運動”正在全國范圍內輪番上演。
按照2017年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等聯(lián)合發(fā)布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等在內的其他45個城市也要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而就在同一天,廣州迎來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發(fā)布實施一周年。
目前,廣州已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黃埔、番禺等6個行政區(qū)推行整區(qū)垃圾分類工作,每天實現分類回收再生資源7700噸左右,并實現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但據原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全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量為745.30萬噸,這意味著每天就要處理2.04萬噸生活垃圾。
數據對比一目了然,除去分類后的回收再生資源,廣州市每天仍需要處理大量垃圾。那么,問題來了:分類后的大量垃圾去哪里了?
日處理垃圾2萬噸
據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統(tǒng)計數據,2016年-2018年,廣州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量逐年上升。3年間,廣州全市生活垃圾清運及處置量從688.35萬噸飆升至745.3萬噸。
圖為:2016-2018年廣州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量
廣州如何處理這些垃圾?
每個上午7點半左右,一輛輛載滿生活垃圾的環(huán)衛(wèi)車開始從各小區(qū)駛向位于石牌西路的垃圾中轉站。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垃圾的歸宿將是位于廣州郊區(qū)的垃圾焚燒廠或填埋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2018年,廣州全市生活垃圾中,有456.80萬噸為填埋處理,有287.38萬噸被焚燒處理,剩余的1.13萬噸被生化處理,處置率為100%。從數據看,有超過61%的生活垃圾被掩埋處理,有38%的生活垃圾被焚燒發(fā)電。
業(yè)內人士表示,與傳統(tǒng)的堆肥、填埋等垃圾處理方式相比,焚燒處理有利有弊。
焚燒處理前期投資大、技術門檻高,但焚燒處理垃圾又具有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對環(huán)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yōu)點。
垃圾焚燒處理憑借既可緩解“垃圾圍城”尷尬,又可發(fā)電,成為了諸多城市緩解當前垃圾處理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fā)現,廣州資源熱力電廠的數量從2005年的1座增長到2019年的7座,焚燒垃圾日處理量也由2005年的1000噸/日增長到2019年的15000噸/日。
垃圾分類利好垃圾燃燒
不同于上海的干垃圾和濕垃圾之分,廣州市于2018年7月1日出臺的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類公益人士羅建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將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離,可以降低垃圾的整體含水率,從而提高垃圾的燃燒熱值,提高發(fā)電量。此外,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以減少垃圾在焚燒過程中有害物質的釋放,減少再污染。
廣州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的工作人員呼吁,“目前廣州市垃圾圍城形勢緊迫,國家現在在大力推進垃圾分類。我們(垃圾焚燒廠)作為一個終端處理設施,還是希望大家在垃圾分類做好自己的一份力。我們在收集其他垃圾的時候,前端分類做得更細,對我們(垃圾焚燒處理)來說整個生產過程會更穩(wěn)定,環(huán)保指標更可控,整個生產成本也會有一定的降低?!?/p>
零廢棄聯(lián)盟政策顧問毛達博士也認為,國家在制定總體規(guī)劃時應考慮對垃圾焚燒項目的總量控制。
“我們應首先實現讓現有的垃圾焚燒廠‘燒’得更好,怎么去達到?垃圾分類一定是控制總量最好的辦法?!泵_認為,垃圾分類與每個公眾有關,最好的策略是先從自身實現垃圾分類,“如果我們能做到垃圾分類,我們就不需要上這么多垃圾焚燒項目?!?/p>
除此之外,羅建明還表示,前端做好垃圾分類,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再回首利用,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垃圾焚燒廠的建設投資。
據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zhí)法局此前透露的數據,在《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的2018年,廣州全年回收再生資源約282萬噸,大約每天回收7700多噸。按照廣州現有最大的4000噸/天級別資源熱力電廠計算,這樣可以接近節(jié)省兩座這樣的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