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大廠裁員成為標配。受內容行業(yè)不景氣影響,那些在大廠就職的內容生產者也成為被裁的對象,他們大多是數年前從傳統(tǒng)媒體中走出的媒體人,在內容平臺興起的時候成為互聯(lián)網大廠的雇傭兵,為平臺開疆拓土,構建了當下的內容生態(tài)。
(資料圖片)
如今,他們中的一些人迎來了退場時刻。過往,裁員事件是他們報道的事件和指點江山的素材,現在,他們成為了這股浪潮中的主角。
01
6月28日,北京一夜暴雨。當天,騰訊新聞的好雨知時工作室的員工接到通知,因“業(yè)務調整”工作室整體撤銷。這個打造出《十三邀》《和陌生人說話》《我的時代和我》等知名視頻節(jié)目的工作室,在北京雨季來臨時,倒在互聯(lián)網裁員潮中。
一直以來,騰訊新聞能在眾多資訊平臺中脫穎而出,和它注重打造精品原創(chuàng)內容不無關系。這些內容的生產制作采取工作室模式,最初騰訊新聞旗下有四大內容工作室,分別以節(jié)氣命名:好雨知時、谷雨、立春、小滿,后又增加夏至和毛豆工作室。六大工作室各自深耕社會人文視頻、紀實、文娛、財經、資訊等內容領域。
好雨知時工作室架構撤銷后,并未通知員工去留問題。一位員工表示,大概率會被裁員,但不排除有轉崗的活水機會。工作室的一些項目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而胎死腹中,相對較為優(yōu)質的項目則轉到騰訊其它部門,例如由騰訊網副總編輯李倫主導的《十三邀》早已劃到騰訊視頻旗下。
受傷的不止好雨知時工作室,據內部員工透露,擁有“貴圈”等欄目的立春工作室雖然保留了架構,但整個組除了組長之外全部被裁。此外,其他幾個工作室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裁員。
一位騰訊新聞內部員工告訴路姐,這些工作室生產的內容更注重口碑和影響力,因此投入較大,在降本增效的大環(huán)境下,從公司角度對于養(yǎng)內容原創(chuàng)團隊這件事,越來越覺得奢侈。
在此之前,騰訊新聞已有無處安放這些內容工作室的跡象。最初這些內容工作室大多沒有營收上的考核壓力,但越往后越嚴格,對項目商業(yè)變現能力要求逐漸提高,收入和成本的比例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啟動項目。部分項目從最開始要求盈虧平衡,到后來逐漸要求成本營收比例達到1:2/1:3/1:5。
但原創(chuàng)精品內容在市場上本就處于悲哀境地,大部分項目甚至自負盈虧都難以做到。
除了幾大內容工作室,騰訊新聞其他部門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一位被裁員工告訴路姐,空置的工位明顯多了起來,連食堂都比以往冷清。
此前,網上已經有關于騰訊新聞大裁員的傳聞,一種說法是此輪優(yōu)化會從1000人裁至800人,今年還將進行第二輪優(yōu)化,人員將進一步降至500人。另一種說法則更為聳人聽聞,若公司經營不理想,人員將會最低縮編至100人。
多名騰訊新聞的員工表示公司內確有此傳聞,“已經被傳聞裹挾著焦慮和擔憂,怕做不好業(yè)務,下一個就是自己?!币晃槐徊玫膯T工說,“在接到通知時反而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p>
02
往前推15年,傳統(tǒng)媒體的余暉尚在,媒體人身份大多還與編制掛鉤。當時門戶網站鼎盛,但由于沒有采編權,平臺上的內容大多還是從報刊、電視臺、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采買內容,雖說平臺之間也是流量之爭,但終歸是以優(yōu)質內容賽馬。
變化發(fā)生在2014年前后,今日頭條攜算法攻城略地,成為實施降維打擊的三體人,而此前微信推出的公眾號也已經初具影響力。互聯(lián)網迎來自媒體時代,信息總量倍數增長,傳統(tǒng)媒體加速走向衰落。此消彼長,大批的媒體人從傳統(tǒng)媒體中出走,投入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亦或是憑借多年的媒體資源,進入互聯(lián)網大廠做公關。
這其中不乏有成為互聯(lián)網公司的關鍵人物的媒體人,如騰訊新聞前負責人陳菊紅、騰訊網副總編輯楊瑞春等,她們都曾是在傳統(tǒng)媒體中歷練多年的資深媒體人。
騰訊新聞內容工作室架構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幾大工作室?guī)缀蹙W羅了各領域最有經驗的媒體人,也正是由于有這樣一群人的加入,讓騰訊新聞在各大資訊平臺中,一直以深度原創(chuàng)內容而著稱。即便如今,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算法驅動平臺對人性窮追猛打,騰訊新聞的內容優(yōu)勢依舊能幫助其占據行業(yè)第一的位置。
今年5月,騰訊新聞管理層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在擔任騰訊新聞負責人一年后,王詩沐被調整到其它業(yè)務線。在加入騰訊之前,王詩沐曾擔任網易云音樂與網易美學負責人,加入騰訊后,在內部孵化了電商拼團平臺小鵝拼拼和NFT平臺幻核等項目。接手騰訊新聞后,王詩沐在內部推動數據化、算法推薦改革,將用戶增長和用戶時長作為平臺首要目標。
而這一年的改變似乎沒能挽回頹勢。去年,騰訊媒體廣告收入同比下降7%,今年第一季度,同比降幅來到了30%。當然,這個結果不能完全歸結于騰訊新聞“改革失敗”,更多的是整個行業(yè)的不景氣導致。
據騰訊新聞官方聲明,此次負責人調整后,騰訊新聞將堅持精品新聞資訊的定位和發(fā)展戰(zhàn)略,加大力度升級內容和產品,打破算法驅動、競爭用戶時長的行業(yè)慣性。
看上去騰訊新聞在算法和內容徘徊后又回到了原點,但是在王詩沐轉崗的同一天,騰訊網總編輯賀國帥,副總編輯馬騰和楊瑞春也同步卸任轉崗。而結合近日幾大內容工作室的大幅裁員,騰訊新聞在聲明將“以內容為王”后,又對這些媒體人完成了背刺。
03
很難說互聯(lián)網內容平臺讓媒體人生存的更好或更壞。從某種程度甚至要感謝它們,在傳統(tǒng)媒體式微后,這些大廠讓媒體人享受到近十年的歡愉時光,拿著遠高于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的工資,不用完全靠搬磚碼字為生。
內容人的生產很難帶來直接的商業(yè)變現,且極容易沾染拖稿的毛病,這顯然不是老板眼中“合格”的打工者。但在行業(yè)迅猛發(fā)展時期,大廠不在乎這些細節(jié),愿意供養(yǎng)著這些媒體人。況且在早期中文網絡一篇荒涼的時候,他們也確實為平臺開疆拓土,構建了當下的內容生態(tài)。如今他們完成了歷史使命,是時候領著“N+1+2”的傭金退場了。
目之所及,整個內容行業(yè)在向下,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這些被大廠裁下的媒體人該去向哪里?哪些公司又能雇得起這些長時間被“高薪豢養(yǎng)”過的媒體人?
一位從大廠畢業(yè)的編輯告訴路姐,他已經找了半個多月的工作,聯(lián)系上了不少公司,但沒有一家有意愿的聘用。他曾經在南方某雜志工作多年,后進入大廠,從大廠畢業(yè)前綜合各項福利薪資可接近30k。
在媒體行業(yè),30k幾乎可以算作一線員工的頂薪,但這在大廠卻不算什么。路姐與一位自媒體老板聊了聊,他說最近幾天確實接到多個大廠裁下的前媒體人投來簡歷,這些人無論從業(yè)務能力和資源都足夠勝任所需崗位,但老板卻一一婉拒了他們,原因很簡單:
“我開不起他們工資?!?/p>
經歷過傳統(tǒng)媒體和大廠的歷練,從年齡上看,這些媒體人已經步入中年。中年失業(yè),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媒體人要開始學會過苦日子了。上個月媒體圈流傳最廣的故事是,某知名地產企業(yè)公關、前資深媒體人,為了刪一篇企業(yè)負面的稿子,大晚上跑到某公眾號負責人所在小區(qū),在負責人門口守了一夜。又是下跪又是威脅,罵完臟話轉頭又道歉。據傳是接到了領導的死命令,不刪稿,工作就沒了。
曾經的無冕之王,背上房貸車貸后也開始卑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