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花旗、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等公司的分析師紛紛表示,投資人應該改變對中國股票的態(tài)度,為重返該市場做好準備。
【資料圖】
高盛預計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明年的回報率將為16%,其認為中國股票將在2023年跑贏其他市場,建議投資人增持中國股票。
摩根大通則預計2023年MSCI中國指數的上漲空間為10%。標準人壽(abrdn Plc)也發(fā)出明確信號稱,現在正是買入中國股票的好時機。
標準人壽的亞太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Rene Buehlman表示,至少可以保證,中國股票現在的估值并不高,投資者應該回到中國。
看好板塊
總體而言,圍繞中國的經濟復蘇正在市場中建立共識。由于中國政府不斷調整優(yōu)化應對新冠疫情的政策并為房地產行業(yè)提供更多支持,全球投資人越來越看好中國股票。
Buehlman稱,中國市場中,最具長期潛力的領域似乎是消費領域、醫(yī)療保健、與財富相關的金融服務、可再生能源和數字創(chuàng)新。
美國銀行的中國股票策略師Winnie Wu則認為互聯網和金融股將引領中國股市的短期反彈。
而法國巴黎銀行資管公司的高級策略師Chi Lo表示,將堅持看好可能會受到政策推動的行業(yè),如符合中國長期增長目標的三個關鍵主題:科技創(chuàng)新、消費升級和產業(yè)整合。
高盛還建議在技術硬件和盈利的國有企業(yè)上進行與政策相關的押注。
資管公司DWS亞太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Sean Taylor指出,現在許多對沖基金那種減持或做空中國的風險越來越大,他認為明年中國股市大概有15-20%的上漲空間。
他補充道,中國市場將累積利好,特別是消費驅動的板塊將獲益明顯。
但也有機構持相對謹慎的態(tài)度,瑞銀就建議對中國股票進行中性配置。
標準人壽的Buehlman解釋稱,部分歐美投資者猶豫是因為國際政治的波動,如俄烏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緊張情緒讓人們對快速反彈的中國資產的態(tài)度變得相對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