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武辰 文|張雅欣
時間流轉間,2022年已步入尾聲。這一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世紀疫情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復蘇脆弱,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國際供應鏈在調整中面臨新的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此同時,隨著12月國內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火速落地,一個新的轉折點正在到來。一系列重磅經濟信號的接連釋放,也為2023年的國內經濟走勢帶來無限遐想。
值此變革之際,2022鳳凰網財經云峰會將于12月29-30日以線上方式隆重舉辦。本屆峰會以“中流奮楫”為主題,盛邀海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行業(yè)精英圍繞全球經濟、中國經濟、投資機遇、企業(yè)信心、消費提振等重磅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峰會前夕,鳳凰網財經特邀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就平臺經濟的長遠發(fā)展進行深入探討。
對于備受爭議的平臺經濟給社會帶來就業(yè)機會的同時又利用算法行為加劇社會內卷的矛盾,黃益平認為,這一現(xiàn)象正是“技術兩面性”的典型代表。
他指出,一方面,平臺經濟為社會提供了很多靈活就業(yè)的機會,尤其是門檻較低的就業(yè)機會,這種優(yōu)勢顯著帶動了零工經濟的增長。從這一角度看,平臺經濟的積極一面正在于既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還有很強的普惠性。
但另一方面,很多就業(yè)者也變成了被算法推著,并且隨著算法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惡劣,甚至很多人因為搶時間還會出現(xiàn)人身安全問題。不僅如此,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這些靈活就業(yè)者缺乏社會保障?!跋瘳F(xiàn)在這樣的一些零工,他其實是在不同的平臺上注冊然后就開始打工,他往往是缺乏比較好的社會保險。”
對于上述問題,黃益平建議,無論是工作條件的惡化還是社保體系的缺乏,都是需要想辦法去彌補改善的。他表示,新的技術應用到平臺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那么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去發(fā)揮它的優(yōu)點,與此同時也要保證人們在相對安全的條件下工作,而且應該和其他的勞動者一樣有各種社保體系。
以下為對話實錄:
鳳凰網財經:您說到監(jiān)管的問題,其實前一陣我們看到了一些輿論,就是說現(xiàn)在很多的外賣員和滴滴司機,他們通過平臺獲得了一些就業(yè)的機會。但是有一篇刷屏的文章叫做《困在算法里的騎手》,就是說在提供了就業(yè)機會的同時,然后似乎又通過算法加劇了他們的這種內卷,您怎么來看待這樣的一個事情?
黃益平:我覺得這是我們一開始就講的技術有兩面性的一個特別好的例子,實際上你去看這個平臺經濟,其實是提供了很多靈活就業(yè)的機會,甚至有很多就業(yè)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我有一次看到一篇報道,一對殘疾人夫婦在城里頭送外賣,如果正規(guī)的就業(yè)他們獲得工作的可能性不是很高,但他們現(xiàn)在可以在城里頭工作,時間也相對來說也比較靈活,門檻也比較低,甚至他可以不只是為一家,為很多家。他想多賺錢他努力工作,他想平衡生活,比如說有孩子或者其他方面的這個時間的承諾,他可以相對靈活一些。我覺得他是提供了很多的新的機會?,F(xiàn)在估計全國有這樣的一些所謂的零工經濟大概有達到2億人左右,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平臺經濟既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還有很強的普惠性,我覺得是它很積極的一面。
但從另外一方面就像你提到的困在算法里頭,變成了被算法在推著,而且其實是算法變得要求越來越高,因為用算法可以提高效率,然后大家都提高效率,大家都提高效率了,它會進一步提高效率,實際上是會使得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惡劣,再加上他們在街上如果是沖,盡量搶時間,甚至有很多人身安全都會有問題,這個確實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要想辦法去解決的工作環(huán)境的問題。
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這些人的社會保障是很缺乏的。說實話我們的社保體系還在發(fā)展過程當中,也還不是很完善,但是過去的社保體系主要是跟你的雇主是相關聯(lián)的,就是你為誰工作,誰給你做一個社保的賬戶等等,或者除非你是一個個體戶。那么像現(xiàn)在這樣的一些零工,他其實是在不同的平臺上注冊然后就開始打工,他往往是缺乏比較好的社會保險。
現(xiàn)在勞動部已經改變了一些規(guī)則,我覺得無論是這種工作條件的惡化和社保體系的缺乏,這是我們需要想辦法去彌補去改善的。但是我的故事還是這種新的技術應用到平臺經濟,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那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盡可能的去發(fā)揮它的優(yōu)點,這種靈活就業(yè)門檻低,很多人都可以有工作的機會,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這些都是很積極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保證他在這個相對安全的這個條件下工作,而且他應該和其他的勞動者一樣有恰當?shù)谋kU,各種社保體系,這是我們需要迎頭趕上的、彌補的方面。
我覺得可能從大的框架來說,尤其是保障體系,可能是需要在政策層面改變我們過去的這種框架,來適應這種零工經濟它本身的一些特點。然后就是企業(yè)、個人、政府應該共同努力,最終其實目的就是把他們變成一個跟其他勞動者一樣的正常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