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2日電 題:碳酸鋰年內供給或小幅過剩,預計價格支撐較強
作者 郭朝輝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宗商品首席分析師
碳酸鋰價格“過山車”是供需、產業(yè)鏈庫存周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相關資料圖)
區(qū)別于傳統(tǒng)工業(yè)金屬,鋰是一個處于成長期的品種。一方面鋰行業(yè)產業(yè)鏈較長、供需兩旺,其供需規(guī)模在過去三年內幾乎擴張了一倍,產業(yè)鏈內庫存絕對值也隨之增長,中下游積極備庫擴產也對基本面產生較大影響;另一方面,鋰資源開發(fā)的項目周期遠長于中下游生產周期,不確定性也更強,在供不應求的階段,中下游生產商容易產生“資源焦慮”而對原材料進行提前備庫。2022年至今,單噸碳酸鋰價格從25萬元上漲至近60萬元的歷史高位,又快速下跌至18萬元以下,我們認為碳酸鋰價格“過山車”是供需、產業(yè)鏈庫存周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資料來源:SMM,中金公司研究部
預期供給增量可觀,但需重視干擾因素
從全球資源總量的角度來看,鋰并不稀缺,但兼具大規(guī)模、高品位、易于開采的鋰資源項目稀少,新項目投產干擾因素較多。一方面,鋰行業(yè)內大規(guī)模投資進入較晚,技術和高效率開采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技術上,鹽湖資源的開發(fā)條件各異,一定程度上產能和技術不具備可復制性,也面臨擴張周期長、資本開支大的問題。戰(zhàn)略意義的角度,隨著全球“碳中和”進程推進,鋰礦作為“能源金屬”的價值日益凸顯,一些資源國鋰礦開采資格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鋰資源和冶煉產能在全球分布錯配,鋰資源中,礦山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鹽湖鋰資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美國西部地區(qū)和中國青藏地區(qū)。2022年澳洲和南美的鋰原料產量分別占全球42%和35%,而中游鋰鹽精煉產能中接近70%位于中國。這些因素共同導致鋰供給相對剛性、產出不確定性較強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鋰資源總量和即期產能間存在較大差異、即期產能和實際產量之間也存在一定差距、計劃投產項目容易面臨干擾而遞延這三個方面。
資料來源:安泰科,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SMM,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預計2023年、2024年全球鋰供應達103.6萬噸、131.6萬噸LCE(碳酸鋰當量),同比增速為38%、27%,西澳的鋰輝石和阿根廷鹽湖或將貢獻大部分增量。2025年及以后,北美和非洲的綠地項目有望貢獻主要的供給增量。相比于海外項目,國內鋰資源產區(qū)規(guī)模偏小,未來或通過加強國內鋰資源開發(fā)、海外投資、回收料補充這三種途徑來提升資源可控度。
總量上全球鋰供給增速可觀,未來項目儲備較多,市場對于鋰供給過剩預期漸濃,但我們注意到鋰供給兌現(xiàn)的不確定性較大,面臨的干擾因素較多,如技術、天氣、環(huán)境保護、資源國政策許可等。此外,遠期來看,供給過剩預期下,部分尚未投產的高成本項目或面臨出清風險。
需求處于“超級周期”,產業(yè)鏈補庫節(jié)奏影響有效需求
鋰終端需求集中度較高,據(jù)我們測算,2022年總需求中電池占比約80%,動力電池占總需求一半以上。換言之,鋰的需求強度和電池行業(yè),尤其是動力電池行業(yè)景氣度息息相關,相較于成熟的工業(yè)金屬其需求更容易出現(xiàn)大起大落的情況。整體來看我們預計2023年全球鋰需求同比增長41%至98.8萬噸LCE。動力電池作為鋰產業(yè)鏈最主要的終端行業(yè),我們預計其需求或將維持高景氣度,但增速可能逐漸平緩。預計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和電解液的鋰需求量或將同比上升51%至63萬噸LCE,2024-2025年同比增速或逐年下降,至2025年占總需求比例達到70%。未來儲能電池可能成為下一個需求快速增長點,但由于目前占比較少,短期內難以替代動力電池對整體需求的影響。預計2023年儲能領域對鋰的消耗量或為13萬噸LCE,2025年或將達到26萬噸LCE,占全球鋰需求從2022年的11%上升至2025年的16%。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中金公司研究部
高成本產能加入使得成本曲線向右延伸、更加陡峭
一般而言,鋰鹽生產成本按原料從低到高依次為鹽湖、鋰礦、鋰云母,其中外購鋰輝石和鋰云母的鋰鹽廠是邊際生產者。2020-2022年鋰鹽需求快速上升,下游搶奪資源、爭相投資鋰資源開發(fā),購礦成本也水漲船高。從成本曲線的角度,近兩年鹽湖產能擴產增產拉長了碳酸鋰成本曲線的左側部分,同時高成本生產者如中國低品位鋰云母、外購礦生產者的加入使得成本曲線向右側延伸且變得更加陡峭。
根據(jù)我們對成本的估算,全球鋰鹽成本的90分位或位于20萬元/噸的位置,產業(yè)鏈內出現(xiàn)供給過剩時,邊際生產者如外購鋰云母、鋰礦的生產者將因虧損而面臨被出清的風險。我們預計供需過剩情形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底部支撐或位于15-20萬元/噸。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中金公司研究部
年內供需平衡仍需高成本產能補充,價格支撐較強
考慮到鋰需求持續(xù)高增長,對于一個處于“超級周期”中的品種,我們認為其價格中樞下移的時間點可能需要等到供給結構性過剩、倒逼高成本供給出清時才會出現(xiàn)。在此之前,我們預計價格或將跟隨產業(yè)鏈內供需動態(tài)平衡而有所波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2023年下半年,下游補庫和終端需求增長仍然需要高成本供給的補充,均衡價格需要高于邊際成本價格才能刺激新產能持續(xù)投入。在此我們預計2023年鋰供給可能出現(xiàn)小幅過剩,鋰價難以出現(xiàn)2022年的極端上漲行情,或將在15-20萬元/噸的位置得到有效支撐,下半年價格中樞或位于30萬元/噸。
此外,我們提示關注鹽湖提鋰回收率上升、正極生產損耗率下降、鋰電回收增長、電池技術革新對鋰基本面的影響。長期來看,鋰供給格局也處于變化之中,地域集中度降低、縱向一體化加深、供給多極化、區(qū)域內閉環(huán)逐漸成為趨勢,考慮到中國企業(yè)積極布局海外資源以及碳酸鋰期貨的上市,我們認為中國對全球碳酸鋰定價的影響力有望繼續(xù)上升。
郭朝輝SAC執(zhí)證編號:S0080513070006 SFC CE Ref:BBU524
(本文摘自中金公司發(fā)布研報《碳酸鋰:過剩并非終章》)
(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鄭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