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思聰不惜以“吃翔”為代價打賭共享充電寶必死無疑的那天起,這個行業(yè)就被擺在了聚光燈下。如今,半載時光過去,一系列的負能量顯示著,共享充電寶行業(yè)本身的電力不足。
有人要跑
小莫(化名)前些天接了個活,寫共享充電寶整個行業(yè)的黑稿。
“甲方的要求是唱衰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yè),越黑越好。”在多個自媒體平臺都開了個人號的小莫,經(jīng)常接到一些寫軟稿或黑稿的活。之前小莫接到的黑稿任務,通常都是甲方要求黑某個競爭對手,“但這一次是要黑整個行業(yè),我有點不明白了。”
小莫告訴新金融記者,之后的幾天她在幾個自媒體群里都看見了唱衰共享充電寶行業(yè)的稿子。“還是群里人"點撥",我才明白的。”小莫說:“之所以要黑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yè),是因為有一家公司近期拿到了一大筆融資,打算拿錢走人不干了,但又沒有足夠的理由,所以需要所謂的第三方來唱衰這個行業(yè),作為他們退出并且給投資方交代的一部分理由。”
不過,小莫實在猜不出這家共享充電寶到底是哪個公司。畢竟,從今年3月開始,幾乎每隔幾天都會有充電寶公司斬獲融資的消息。好奇心很強的小莫也沒辦法問甲方,“這是寫黑稿的規(guī)矩,我們不能問甲方背后的大甲方是誰,甲方也不能問我們之前的職業(yè)經(jīng)歷。”
小莫提到的這家公司,是拿到融資后突發(fā)奇想拿錢就跑的一時歹念,還是從一開始就精心給投資方布下了一個陷阱,恐怕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知道了。
共享充電寶整個行業(yè)的黑稿出來,讓人不由得想起今年5月份,王思聰發(fā)布的一條朋友圈:“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王思聰炮轟的共享充電寶,是和他同為80后的陳歐做的。當時,陳歐投資了共享充電寶街電3億元人民幣,占有街電60%股份,陳歐將出任街電董事長。陳歐還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3個月內(nèi),聚美優(yōu)品將繼續(xù)注入街電幾十億資金,用于推進街電充電寶、機柜生產(chǎn)和鋪設。
然而,3個月過去,關于街電的新聞不是充電寶的鋪設進度,而是被人爆料“新一輪融資可能失敗”。知情人士還透露,街電北京服務商在今年6月跑下上萬家商戶,但最后結款的商戶不到50%。雖然與街電簽了一年合同,但到第二個月街電就稱客戶太少要求單方面解約。
各方擔憂
新金融記者在天津市幾個商場看到,目前共享充電寶有兩種共享形式,一種是機柜式租賃機器,即租賃機固定,用戶需要交押金,可以帶走實體充電寶。例如“來電”就是采用這種形式,共享充電寶隨身充電、異地歸還;第二種是固定式充電寶,用戶不需要交押金,只能在固定位置充電,不能帶走充電寶。例如“Hi電”的定價為1元/小時,由于這類充電寶不可移動,主要投放于餐廳、KTV、咖啡廳等地方。
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每次充電一小時收費1元錢,一個不足百元的充電寶可以反復循環(huán)使用近800次。假設充電寶一天就借出去2個小時,每天收入2元錢,在不計算前期營銷、柜面租金等成本的條件下,不到兩個月充電寶的本錢就收回了。這讓共享充電寶行業(yè)看起來不像是個偽命題。
然而,高鐵、機場、地鐵、大型酒吧、商場和景點等“場景應用”正在成為各家的必爭之地。但對于 “風口”而言,并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導致一些行業(yè)公司以給商戶“補貼”的方式來搶占市場,在當前備受資本熱捧的情況之下,恐怕各家都要做好打一場惡仗的準備。
投資方擔憂盈利模式,用戶擔心的卻是安全問題。
央視“3·15晚會”上也曾曝光過在公共充電設備上充電的手機容易被黑客攻擊盜取信息,不少用戶也因此產(chǎn)生了提防心理。目前已經(jīng)有不法人員開始通過共享充電寶竊取手機信息,既通過拆開機器放入特殊芯片從而達到竊取信息的效果。
“共享充電寶的安全性是否過關很難把握,現(xiàn)在通過數(shù)據(jù)線接入手機盜取信息的事太多了,很難說沒人鉆這個空子。”一位用戶告訴新金融記者,自己只用了一次,用的還是自己的數(shù)據(jù)線,“之前有同事充完電后被自動安裝了一堆垃圾軟件,不知道是不是跟沒用自己的數(shù)據(jù)線有關系。”
狂歡之后
3月末,4月初,資本以雷霆之勢,裹挾著“充電寶”這三個字殺到人們眼前。
3月31日,10年投出5個“獨角獸”的朱嘯虎,聯(lián)同明星投資人王剛對“小電科技”進行天使輪融資,投資額達數(shù)千萬級別,跟投方還包括了德同資本、招銀國際、盈動資本等機構;4月5日,智能充電寶租賃來電科技宣布獲得SIG、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chuàng)投,飛毛腿董事長跟投的2000萬美金A輪融資;4月9日,由騰訊、元璟資本領投,鼎暉投資、道昇資本及上一輪天使投資人王剛、金沙江創(chuàng)投,德同資本、盈動資本跟投,“小電科技”又獲得了1億元的A輪投資;在那個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里,獲得融資的還有街電、魔寶電源、電小鳥等多家共享充電寶公司。
但商業(yè)歷史進程總是驚人的相似。
從很早之前的團購大戰(zhàn),到如今的叫車服務、共享單車大戰(zhàn),以及目前的“共享充電”大戰(zhàn)。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臉上走馬燈式的表情輪轉都是驚人的一致。從起初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到后來的劍拔弩張,鈔票燒焦的味道四處可以聞見。無奈到最終只落得一地雞毛,只有一兩個玩家能血跡斑斑地站起來。
而每逢此刻,商業(yè)戰(zhàn)場上最為殘酷的一面將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簡單粗暴的競爭模式背后,是公司在市場上快速的執(zhí)行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及背后雄厚的資金實力。
就目前的局面而言,“來電”和“小電”已經(jīng)快速跑到了眾人的前面,科技圈內(nèi)多個舉足輕重的風投公司都選擇將籌碼押到了這兩家公司身上,剩余的公司如果想要在即將到來的燒錢大戰(zhàn)中打敗這兩家公司,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