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前景下,掌握大趨勢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
【資料圖】
近日,摩根士丹利全球專題研究負責人Michael Zezas帶領的分析師團隊,對于全球市場長期趨勢進行了持續(xù)兩天的激烈討論,最終總結出全球未來的“三大關鍵轉變”:多級世界下的全球商業(yè)重新布局;脫碳;技術擴散加速。
多級世界下的全球商業(yè)重新布局:效率或被破壞
大摩表示,隨著世界逐步走向多極化,長期以來的全球化進程將迎來終結,全球政治和商業(yè)一家獨大的局面將被打破。到那時,不論是企業(yè)還是國家都不能在不考慮地緣政治風險的情況下通過全球供應鏈追求更高的效率。
目前這一趨勢已經成為業(yè)界共識,尤其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西方的政策回應制造了新的貿易壁壘,刺激供應鏈進行重新調整。
大摩認為,這種重新布局的實際意義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而且實踐起來可能引起各種問題,比如,重新布局需要多長時間?它會導致更高的通脹率嗎? 如果會,那么會持續(xù)多久?債券市場將如何應對過渡時期的融資問題?哪些公司和國家會因此受益或受害?
脫碳:道阻且長
脫碳是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明確方向。
去年以來,俄烏沖突暴露出歐洲對進口天然氣的嚴重依賴,促使歐洲通過REPowerEU計劃,加快部署新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美國則在去年通過了《通脹削減方案》,計劃在氣候和新能源領域投資近4000億美元。
歐美多國還為脫碳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脫碳目標,主張最遲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
然而這需要碳排放量從現(xiàn)在開始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從眼下的情況看來,這一目標十分苛刻。
大摩指出,即使在2020年,疫情封鎖嚴重影響流動性和全球GDP時,碳排放量也只下降了5%。
此外,脫碳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國際能源機構估計,未來30年,能源轉型將額外花費70萬億美元,能源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將從目前的2.5%上升到4.5%。
在這一轉變下,勢必又會產生新的問題:進程表將會如何?哪些技術和政策可以加速或減緩這一轉變?誰來提供資金?哪些主體將受益,哪些主體將面臨下行風險?通往凈零的不同道路對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有何影響?
技術擴散加速:新行業(yè)新商機
雖然這似乎有些老生常談,但大摩指出,技術擴散的深度和廣度可能會影響到以前從未觸及過的行業(yè),比如集中度較低的行業(yè)或者監(jiān)管壁壘較高的行業(yè),這些行業(yè)的特點是通常沒有從科技驅動下的生產率提高中獲得太多好處。
大摩認為,從嵌入消費者用戶體驗和支付場景中的融資,到可擴大融資選擇的代幣化資產,再到現(xiàn)代化醫(yī)療數(shù)據(jù)所有權和生物制藥研發(fā)突破,都能帶來投資機會。
大摩預計,未來五年的技術擴散速度將明顯快于過去五年。